欢迎光临青岛安防协会网站,您是第 位访问者

看当前生物识别的应用现状

2009-07-01

发布:2009/7/1  阅读:205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8日   

  身份识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平时无论是坐飞机、住旅馆,还是领工资,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身份识别。通常,人们最为熟悉的身份识别方式是出示身份证件和签字等。因特网普及后,用户名加密码,又成了网络世界最通用的身份识别方式。相对于上述方式生物识别则具有“人人不同,随身携带,相对稳定,检测迅速”的特点。在人们对安全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项技术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怪了。

    指纹识别历史悠久

    在几种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可算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签字画押”的方法确定身份。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指纹识别开始于19世纪。当时,科学家对指纹研究后获得了两项重要发现,一是没有任何两个手指的指纹形态是一致的,二是人的指纹特征终生不变。这一发现为指纹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于是,在此后的司法和商务活动中,指纹识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时至今日,指纹识别已经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化。在检测时,只要将摄像头提取的指纹特征输入计算机,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指纹识别算法的计算,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照,很快就能完成身份识别过程。

    虹膜识别便捷可靠

    虹膜身份识别是一种可靠性更高的新型生物识别技术。眼虹膜是瞳孔周围有颜色的肌肉组织。研究表明,人的眼虹膜上有很多微小的凹凸起伏和条状组织,其表面特征几乎是惟一的,即使双胞胎也很少重复,而且很少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提出了利用眼虹膜进行身份识别的设想,但直到近两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多各曼开发出一种新的编码方式,才使这项技术真正走向实用。虹膜识别的工作过程,与指纹识别有些类似。科学家先要将扫描的虹膜图像转换为2048位的数字代码,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中。当进行身份识别时,只需将扫描的待检测者的虹膜图像,与事先储存的数字代码相对照,即可判明身份。

    视网膜识别尚待研究

    视网膜也是一种十分可靠的生物识别特征。由于视网膜隐藏在眼球后面,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不易受到磨损、老化和疾病的影响,更无法伪造。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比虹膜更为可靠的生物识别依据。但利用视网膜进行身份识别,需要用激光照射眼球后面才能获得视网膜的特征图像,不仅设备复杂昂贵,对眼睛健康也会带来一定损害。因此,如何利用这一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面部识别应用广泛

    面部识别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包括标准视频识别和热成像技术两种。标准视频识别是通过普通摄像头记录下被拍摄者眼睛、鼻子、嘴的形状及相对位置等面部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利用计算机进行身份识别。视频面部识别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方式,现已被广泛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热成像技术主要通过分析面部血液产生的热辐射来产生面部图像。与视频识别不同的是,热成像技术不需要良好的光源,即使在黑暗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

    声音和签字识别鉴别困难

    声音和签字识别属于行为识别的范畴。声音识别主要是利用人的声音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识别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但声音会随音量、音速和音质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个人感冒时说话和平时说话就会有明显差异。再者,一个人也可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伪装和控制,从而给鉴别带来一定困难。签字是一种传统身份认证手段。现代签字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测量签字者的字形及不同笔划间的速度、顺序和压力特征,对签字者的身份进行鉴别。签字与声音识别一样,也是一种行为测定,因此,同样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