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岛安防协会网站,您是第 位访问者

2021企业业绩迎来“高光”时刻!三大市场风口“强吸金”

2021-05-12

       2021年,国内疫情缓解,各行各业开始恢复经营常态,相比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今年一季度,涉足安防业务的上市企业业绩简直可以用“高光”来形容。

图片

▲部分涉足安防业务的企业2021年一季度业绩

(排名不分先后)

  由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了较低的基数,2021年一季度这些涉足安防业务的上市公司业绩涨幅惊人。

  在以上57家上市企业的一季度业绩来看,其中,超过八成以上的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强劲,让人眼前一亮。

  行业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的实力彰显,在经历了风雨动荡期后,进入了加速增长期。

  2021年第一季度,海康威视营收为139.88亿元,同比增长48.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69亿元,同比增长44.99%。

  海康威视在报告中表示,这是因为当前国内经济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海外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外经营环境整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开展业务。

  大华股份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约51.14亿元,同比增长46.06%;净利润约3.48亿元,同比增长9.33%。

  大华股份在报告中表示,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46.06%,主要是公司销售规模扩大所致。

  千方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7.76亿元,同比增长7.50%;净利润约1.40亿元,同比增长21.64%。

  千方科技在报告中表示,一季度由于国外疫情影响,宇视科技营收出现小幅度下滑,但一季度新签订单增速明显,会在业绩中报中有所体现。

一、超八成企业营收喜人,半导体涨价潮持续

图片

▲部分涉足安防业务企业2021年一季度营收业绩

  从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幅度来看,有9家企业的增速超过100%:北京君正、寒武纪、浩云科技、振芯科技、佳都科技、联合光电、王力安防、海峡创新、瑞芯微;

  增长幅度超过10%的有35家:宇瞳光学、科大讯飞、淳中科技、汉王科技、睿创微纳、安居宝、捷顺科技、洲明科技、中远海科、世纪瑞尔、苏州科达、海康威视、中电兴发、大华股份、高德红外、狄耐克、达实智能等等。

  从主营业务的分布来看,电子元件/半导体、视频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光学镜头等,在一季度都有了比较大的增长。

  有机构分析人士指出,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增长幅度受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随着2021年疫情缓解,市场逐步恢复状态,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上游元器件短缺,一季度仍呈现供不应求的关系,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相关的产品涨价潮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市场热度保持。

  在2021年1-3月,产业链各环节突然出现较大“缺口”,摄像头、显示器件-面板、PCB设备、半导体设备、半导体-MEMS、射频、半导体-封测、显示器件-显示模组、PCB-覆铜板等等,订单饱和,涨价浪潮一浪接着一浪。

  安防、人工智能、汽车电子、LED等行业均受影响,虽然需求旺盛,但是后续或也将面临供需不平衡以及技术升级迭代停滞的情况。

  以富瀚微为例,富瀚微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上升34.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68万元,同比上升14.30%。

  富瀚微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针对市场需求持续进行新产品的规划与开发,加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目前新产品推广顺利,芯片销售收入与盈利呈良好增长态势。

  富瀚微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于安防视频监控、汽车电子、智能硬件领域芯片的设计开发,为客户提供高性能视频编解码SoC芯片、图像信号处理器ISP芯片及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提供技术开发、IC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

  另外,富瀚微还是龙头企业海康威视最大的ISP芯片供应商。

  据了解,4月21日,富瀚微就行业关心的芯片产能、汽车电子领域芯片供应等情况回复称,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于2018年进入前装市场,已通过了车规级AEC-Q100认证,主要应用于车载监控(360环视、倒车、流媒体和DMS、OMS)领域,部分产品应用于ADAS,目前正在进一步向更高阶产品规划布局、加大研发,近年来相关产品已取得良好市场表现。

  针对产能问题,富瀚微认为,供应链产能紧张近期一直存在,公司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需求,确保订单及时交付。

  未来在国产替代、智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下游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富瀚微将把握市场契机、充分挖掘重点市场潜力,以更具竞争力、更丰富的产品线切入市场,以期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二、红外热像仪增速换挡,ETC商用转型待升级

图片

▲部分涉足安防业务企业2021年一季度营收业绩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的只有8家企业,包括银江股份、大立科技、易华录、艾比森、声迅股份、辰安科技、立昂技术、金溢科技,在一大片向好的大势里,它们显得有些突兀。

  首先来看,去年在疫情中业绩逆势增长的大立科技,2021年一季度收入、利润双降数据,难免令人有些许“失望”。

  大立科技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防疫类产品收入670万元,而上年同比为2.9亿元,同比下滑97.69%。

  随着国内疫情的缓解,大立科技的防疫类产品业绩下滑,被业界认为并不意外,不过,让市场意料之外的是,其非防疫类产品表现不错,今年一季度,非防疫类产品收入为2.8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471.01万元,同比增长了1839.34%。

  大立科技称,由于疫情缓解,防疫类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但非防疫类产品业务收入实现1839.34%的大幅增长,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型号装备产品实现快速放量增长。

  红外测温仪堪称“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2020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使得红外测温设备告急。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大立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334.12%;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880.81%。

  而在疫情发生前一年度,即2019年,大立科技全年的营业收入为5.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换而言之,仅在抗疫的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就相当于上一年度(2019)全年净利润的85%。

  随着疫情防控的好转,部分机构投资者为大立科技的后续增速担忧,甚至认为其在2021年度的净利润会大幅度下滑。

  大立科技的主要业务涵盖红外热成像芯片、红外热像仪及其他光电系统和巡检机器人等三大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防疫、国防、电力、石化、安防、个人消费等行业。

  在2021年,大立科技在战略上做了一些调整,从防疫类产品转为非防疫类产品的研发和销售,重点投入巡检机器人、消费电子和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

  一季报中,大立科技表示,公司预计全年业务结构将较上年同期发生显著变化,非防疫类产品业务收入占比将显著提升,其中型号装备产品预计持续保持快速放量增长;由于疫情缓解,民品电力、个人消费等行业有望快速恢复增长,特别是在“新基建”领域,对红外测温及巡检机器人需求预计明显放量。

  营收同比跌幅最大的企业是曾被业界称为“ETC之王”的金溢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约7375万元,同比下降77.84%;净亏损约343万元,同比下降103.14%;对于公司业绩由盈转亏的情况,金溢科技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随着国家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政策的刺激效应逐渐消退,在报告期内,高速公路ETC业务实现的收入同比减少,而城市智慧停车、汽车电子标识、车路协同等业务实现收入占比较小,导致公司实现的整体营收同比减少;

  第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报告期内,OBU毛利率下降导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第三,公司的城市智慧停车、汽车电子标识、车路协同等业务在研发等方面仍处于持续投入阶段,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仍维持在较大的规模;

  第四,报告期内,公司取得的政府补助同比减少。

  第五,2021年,高速公路ETC行业发展回归常态,由于行业特点,客户上半年确定全年的规划、预算,并对项目进行建设规划和招投标工作,因而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季度占比相对较小。

  面对当前局面,金溢科技表示,在稳定公司高速ETC收入的同时,公司将持续“固老拓新”,通过有效的市场和产品策略,拓展新应用和推进前装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加大研发投入,包括在智慧公路、车路协同、ETC前装市场、城市ETC市场、汽车电子标识、汽车电子行业等多项新业务上进行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2)聚焦V2X业务,促进智能网联产业合作项目的落地,推动智能网联试点示范建设。

  3)参与标准制定,金溢科技全程参与了汽车电子标识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技术路线论证、产品指标验证、应用场景测试等工作。

  4) 继续聚焦智慧交通和智能网联产业主航道,在场景线(ETC+)和能力线(ETC2.0)上深耕,最终走向V2X车路协同的战略路径。

  2021年,被誉为是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的腾飞之年,如今赛道拥挤,一夜之间,“造车”大潮风靡全国,市场上有点知名度的,都喊出了造车的口号或者是跟汽车电子相关的战略。

  金溢科技是否能稳住“ETC之王”的称号,还有待市场检验,2021年或许是其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

三、企业注重内生增长,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在净利润方面,同比增长超过100%的有18家企业,包括北京君正、振芯科技、利亚德、淳中科技、汉王科技、安居宝、联合光电、瑞芯微、王力安防、宇瞳光学、科大讯飞、中兴通讯、中芯国际、佳都科技、达实智能、浩云科技、奥拓电子、海峡创新。

图片

▲部分涉足安防业务企业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

  亏损面收窄的有6家企业,包括苏州科达、中威电子、捷顺科技、延华智能、ST网力、高新兴。

  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0%的企业有6家,包括金溢科技、立昂技术、汉邦高科、艾比森、锐明技术、辰安科技;下滑超过10%的企业有12家,包括大立科技、盛视科技、福光股份、雷曼光电、三六零、英飞拓、中远海科、世纪瑞尔、同为股份、寒武纪、*ST赛为、声迅股份。

  其中,*ST赛为此前是赛为智能,由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及公司最近一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根据相关规定,触及了“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在2021年4月30日开市起,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赛为智能”变更为“*ST 赛为”。

  *ST赛为表示,今后不再以数据中心等工程项目为主要发展方向,已将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作为主要业务发展目标,目前已形成主要产品类别:机器人、无人机、图像及视频识别、轨道交通人工智能产品。

图片

▲部分涉足安防业务企业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

  在2020年中逆势上市的寒武纪、声迅股份、王力安防、狄耐克,其中,王力安防营收和净利润在上市后,在2021年一季度都实现了翻倍增长,狄耐克虽然没有翻倍,但整体增长幅度较大;

  而寒武纪,虽然营收翻了2倍,净利润却下滑近一倍,声迅股份则是营收和净利润都不太理想,未能达到上市后的增长预期。

  但是,寒武纪一直以来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都比较大。以2020年报为例,报告期内,寒武纪加大“云边端”产品线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研发投入,扩充研发团队,人员成本及相关研发设备、材料等投入均大幅增加,故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41.4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167.41%,同比增长45.09%。

  有分析人士指出,研发投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比增速快的公司中,除了传统的行业之外,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速也是比较快的。

  主要成长的逻辑在于,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研发支持企业未来的成长。研发投入和产生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类企业逐年大比例增加研发费用,公司未来几年都能在同行业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

  比如科大讯飞,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29.23%。在2020年研发费用22.11亿元,同比增长34.86%。

  除此以外,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等长期维持高增长的龙头企业,2020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10%以上。

  有机构认为,研发投入的增加虽然不能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划上等号,但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结语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季度企业业绩的高速增长,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国家密集出台科技扶持政策,推动硬核科技力量的崛起,如半导体、5G、大数据、人工智能、AIoT等等,借着政策春风,吸引持续的资本涌入,市场需求攀升,引发行业结构变化。

  以机器视觉、传感器、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等为技术核心的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或将迎来新的突破。

  2021年或将包含三大市场机遇方向:

  01  软件定义摄像机

  以华为的软件定义摄像机开始,机器视觉开始颠覆传统安防的市场需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行业龙头也不再以“安防”作为企业定位,而是以视频物联、大数据服务等为企业新定位。

  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智能安防场景变得更加丰富,随着AI企业的前赴后继进场分食蛋糕,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在2021年达到新高潮。

  但是以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为首的AI企业,在场景落地、算法训练等方面,尚未找到符合自身特性的商业模式,目前均未扭转亏损局面。

  因此,有机构认为,在软件定义摄像机领域,要么是巨头盘踞,要么是强强联合,才能寻得新机遇。

  02  软件定义汽车

  随着汽车智能化、车联网、安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汽车音响空调电子显示屏到安全系统、娱乐信息系统、车内网络、动力系统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驾驶整车龙头等企业均有望受益。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软件定义汽车,除了带来技术、产品、供应链的重构之外,也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甚至颠覆汽车产业。

  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

  智能汽车赛道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超万亿元。

  03  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AIoT+5G技术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有可能被重新定义,走向万物互联的数字化道路。

  数字化时代被认为是继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当前企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黄金发展期。

  企业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力”,而“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云平台”就是数字化时代的生产工具。

  用户对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提高带来的市场需求,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华为、新华三、广电运通等实力硬核的企业,均在布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业务,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转自CPS中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