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岛安防协会网站,您是第 位访问者

【青岛安防协会-行业前瞻】智慧城市PPP模式好处多,安防企业多管齐下发力PPP市场

2017-09-05

发布:2017/9/5  阅读:334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缩写PPP)已被视为一剂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困局的良药,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的高度关注。

近些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堵、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传统的城市病进一步凸显。显然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化管理城市发展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共同选择和必然趋势,并且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智慧城市建设风起云涌

 最早2010年,宁波市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作为第一个在政府层面全面推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启到了引领及示范带动作用。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包括基础、支撑技术、建设管理、信息安全和应用5个大类的智慧标准体系框架.2013年11月,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技术委员会发行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5个大类的标准,分4个层次、覆盖了16个技术领域,包含101个专业标准,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255个。

  2014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把智慧城市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2016年银川市出台了《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从指导原则、主管部门、发展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共享、信息采集共享、推广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规范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将智慧城市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公布了3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总数达到了277个,其中省会城市有10个,占比为3.6%,地级市有96个,占比为34.7%,县级市有81个,占比为29.2%,区、乡镇有90个,占比为32.5%。除了试点之外,截止到目前,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总计500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提速,各个试点城市的项目或将陆续落地,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元。

二、PPP模式引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务、电力等公用事业的投入以及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正在逐年攀升,据财政部估计,截至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然而,各地由于状况不同,财政收入无法保证可持续增长,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借助外力来缓解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缺口,同时解决城市建设中效率、效能低下等问题。

  管理学家PeterF.Drucker曾经指出:“政府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政府的确不能做、也不擅长社会或社区工作。”

三、PPP模式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缩写PPP)已被视为一剂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困局的良药,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的高度关注。

 当前,PPP模式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促成政企合力、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主要是由于其能在3个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是减轻政府资金压力,为破除智慧城市融资困境提供新渠道。当PPP模式被引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后,为换取特许经营权,社会资本方将承担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可能将政府承担的债务转移给企业,既解决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也会缓解政府增量债务。

 二是打破公共服务“垄断”,为加速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注入新动力。通过PPP模式,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到智慧城市公共项目领域,不仅可以破除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垄断格局,而且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政企双方的角色和作用会随之发生变化。政府将由公共服务的供给方转变为合作方和监管方,可避免因企业获取暴利而使公众利益受到侵害现象的发生;企业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也由单一的建设转变为从方案设计到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直至后期维护的全程参与。

 三是明确参与方责权利,为规避智慧城市建设风险提供新机制。PPP模式以“风险共担”为理念,以共同目标为纽带,以合同形式约定参与方的责、权、利,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将政府、金融机构、智慧城市服务提供商等参与方聚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伙伴关系,是抵御智慧城市推进中所遇风险的强大利器。

四、智慧城市PPP项目投资规模

  科技部网站8月16日消息称,根据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发布的最新季报,截至2017年6月末,科技领域的入库项目20个,其中示范项目9个,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虽然由于智慧城市项目没有单独作为PPP项目库的19个行业之一,但在市政工程、交通建设、土地开发等类项目中都打包了属于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从细分领域分析,智慧城市的项目大多数以政府综合应用为主要的建设方向,公安及交通领域占比较大。在区域分布上,我国智慧城市类PPP项目在地域间分布不均,山东、贵州、河南、云南、安徽、内蒙等省份的项目数量占比较高。按照IDC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有2万亿的投资规模,目前入库项目总投资规模仅占其不足3%,未来智慧城市PPP建设模式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智慧城市PPP模式与安防关系越来越密切

  一直以来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包括生物识别、停车场管理等)、防盗报警、楼宇对讲(与电子巡更、公共广播同属于社区安全防范设备)4大类设备都是平安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建设项目。而近些年随着平安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智能安防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诸如以上4大类设备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安防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

  实际上,自2008年后,以BOT、BT为代表的PPP模式逐渐就被引带进安防领域。到2010年,在政绩和财力的平衡中,BT(包括BOT、BLT)模式已多见于全国各地的平安城市等一些政府大项目。

  在智慧城市阔步发展的当下,安防行业内众多有实力的上市企业纷纷发力智慧城市PPP项目,与地方政府共同探讨智慧城市等多种业务合作模式。无论是行业龙头海康威视,还是排行第二的大华股份,以及刚刚上市的苏州科达。另外正在谋求上市的宇视科技也借助千方集团的优势发力智能交通领域PPP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涉及大安防项目的高新兴集团也成为平安城市、智慧城市PPP项目有力竞争者。2016年智慧城市PPP项目总合同额已超过10亿人民币,2017年公司又中标黎平县“天网工程”,海城市社会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小结

  安防作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国内智慧城市PPP项目落地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将再一次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